【院訊】牛津大學法學院Mindy Chen-Wishart院長專題演講「亞洲契約法」

【法學院訊】

圖片1
圖一:牛津大學法學院院長Mindy Chen-Wishart教授(左)與本院許政賢院長(右)合影。
圖片2
圖二:會後大合照。
圖片2
圖三: 本院蘇永欽講座教授引言。
圖片2
圖四: 牛津大學法學院院長Mindy Chen-Wishart教授演講。
圖片3
圖五:本院蘇永欽講座教授(圖左)與牛津大學法學院院長Mindy Chen-Wishart教授(圖右)進行座談。
圖片4
圖六:同學們正專注聆聽演講。

撰稿:王彥涵

政大法學院邀請牛津大學法學院院長Mindy Chen-Wishart教授,於2023年3月16日在綜院三樓演講廳進行精彩演講。演講由前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講座教授擔任主持人,蘇教授引言時介紹Chen-Wishart院長從台灣、紐西蘭到英國的移民經歷,其博大而厚實的法學涵養(以契約和侵權等民事法聞名,也教授行政法、憲法)和豐富著作,以及對於社會議題的長期關注。

Chen-Wishart院長先以感性內容為演講揭開序幕,提到台灣充滿了自己童年的回憶。當年原本非常不想離開台灣的她,長大後因為和亞洲法的緣分而回到了亞洲。Chen-Wishart院長表示,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因此人們需要知道這裡的法律怎麼演變及當下如何運作,契約法也包括在內。這是她與其他學者投入亞洲比較法研究的契機,因為「單看法條,你不會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法規範與社會之間總是處於交互影響的動態關係。「我們容易掉入錯誤的二元想像(false binary),但『視情況而定』其實才是大部分問題的解答」她幽默地說:「答案大概會超過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畢竟脈絡很重要!」

提到「法律移植」(legal transplant),Chen-Wishart院長不諱言法律總是相互參考,受殖民的亞洲國家法規範更處處可見歐洲法概念之借用和條文的移植。至於獨立或取得自治後,這些國家為何延續使用殖民當時施行的法律?主要考量有幾個:安定性、依賴性、用語慣性、國際貿易或資訊流通便利性。即使如此,移植後的法律仍常「變形」,例如:將來源法(source law)斷章取義、拼接成符合繼受地區需要的內容。除此之外,也可能於移植來源法之後,未持續追蹤其修訂,導致移植的法律維持較為老舊的用語和釋義,縱使其來源法已然變更。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亞洲各國間無論政治上的和解(reconciliation)或法制上的相互整合協調(harmonization),都不若歐洲進展明確,這起因於歐洲獨特的背景:就法制條件而言,歐盟法規範之制定及適用主要為大陸法系;就社會條件而言,歐洲各國間文化較為相似。亞洲則歧異複雜得多。舉幾個國家為例,印尼已兩百年未修訂法律,緬甸法律難以知悉,中國選擇制定「中國特色」的法律。語言則是另一頗為現實的隔閡,若連字面上要理解這些法律都有困難,更別提整合這些法律了!因此Chen-Wishart院長與其他學者先耗費了一番功夫,自行或委託專家將法律原文翻譯成英文,才有辦法嘗試比較研究亞洲十四個具獨立司法管轄權(jurisdiction)之國家或地區的契約法。

亞洲各區的法律與其原殖民國或繼受來源國之間,存在著趨同(convergence)和趨異(divergence)這樣有趣的現象。趨同指的是,在同一個案件的判斷基準上,兩國法律詞彙和思維乍看不一樣,事實上背後想要保護的權益是類似的,因此適用後的法律效果通常相似。趨異則通常呈現出不同國家進行法律解釋時,基於文化等因素產生的落差。Chen-Wishart院長分享了一個「妻為夫擔保案」,以闡釋「不正影響」(undue influence)概念在法律應然和實然面上產生了怎樣的落差。英國的法官於一則案例中,從妻子是位年紀非常輕的新移民、丈夫不准她自由外出、她只能從事家務等相處互動中,認定了兩人間的權力不對等,認為妻子意志遭遇不正影響,判決保證契約無效。但新加坡法官認為夫妻間前述的互動屬合理範圍,判決保證契約有效。

「而當時我的新加坡同事沒注意到這有什麼問題」,Chen-Wishart院長評論,即使法條上文字長得類似,實務上不同背景的法官卻會朝不同方向解釋法律,導致不一樣的結果。她接著提到,儒家思想是企圖從各社會層面達成人際和諧的政治與社會哲學,集體比個人更重要,一個人在團體裡的角色比此人本身的獨特性更重要,所以若是為了支持這個家(集體),則妻子(個人)為了丈夫犧牲、承擔風險也是應該的。

對於觀眾的熱烈提問,Chen-Wishart院長就亞洲的人際關係、AI時代和亞洲法律展望作出回應。她認為人類的情感、思緒極其複雜,且社會與政治脈絡常讓法律的適用結果出乎意料,而來源法到繼受地後亦會持續演變,人工智慧大概難以追上人類處理資訊、產生價值觀判斷的複雜過程,而這正是人性的獨特之處。最後,Chen-Wishart院長並指出,亞洲國家若想突破來源法的框架,能力不會是主要問題,重點在於有無信心。最後,主持人蘇教授對於Chen-Wishart院長的演講,也分享他的觀察與研究心得,整場講座在充滿知性與感性的氛圍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