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18893
法學院博士生
博士生目錄(依級別順序排列)詹朝欽(102級)-已畢業 研究領域:法制史(刑法史與憲法史)、歐陸法哲學與法思想史、國家學 通訊信箱:chaochin0610@gmail.com 論文主題:國家、法與社會——論Georg Jellinek的國家法學理論 指導教授:江玉林博士 自述簡介:我主要的關懷面向在於從過去理解現在,希望藉由思想史的爬梳,理解法從何而來並以此作為當前法認識之基礎。除憲法史與國家學作為博士論文主題外,亦涉獵政治哲學、倫理學與傳統及當代儒學等領域,相關著作發表於《法制史研究》、《成大法學》與《月旦醫事法報告》等國內刊物與網路專欄:https://philomedium.com/profile-membership/2761,亦著有德文專論乙篇:Die Radbruchsche Formel und ihre Kritik. Eine Diskussion (Grin, 2021, 26S.) |
|
朱志平(103級) 研究領域:刑法、刑事訴訟法、軍事法 通訊信箱:a0939765357@gmail.com 論文主題:刑事偵查程序中檢察官中止追訴相關制度之研究(暫定) 指導教授:楊雲驊博士 自述簡介:我目前於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任教,很榮幸能在指南山下這座美麗的校園內求學,期盼在法學院師長的指導之下,能夠追隨眾多優秀學長姊們的腳步,順利完成博士班學業,在刑事法領域持續深耕,貢獻所長。 |
|
林佳穎(103級) 研究領域:民商法 通訊信箱:joylin@taitra.org.tw 論文主題:財團法人之功能與治理 指導教授:王文杰博士、王立達博士 自述簡介:曾跨領域政大商學院智財所,並經歷律師及企業法務實務。自到政大法博後,時刻感到得再走上學術路,遇見溫暖的老師和同學,是十分幸運的事。期許自己能成為法學浩瀚學海的涓滴細流,對社會得有些許貢獻,不負栽培。 |
|
林慈偉(105級)-已畢業 研究領域:刑事法 通訊信箱:linadi1208@gmail.com 論文主題:被告子女之兒童最佳利益與量刑政策 指導教授:何賴傑博士 自述簡介:林慈偉博士,2023年夏天以《被告子女之兒童最佳利益與量刑政策》此一論文獲頒政治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其研究領域廣泛涉及刑事實體及程序法、國際人權與刑事法交錯、刑事政策等領域。曾獲《台灣法學會論文獎》、《李模務實法學基金會論文獎首獎》、《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傑出犯罪防治研究論文獎特優》、《理律文教基金會超國界法論文獎》、《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論文獎》、《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司法改革論文獎助》等論文獎項。另計出版有《慾望與權利:社會變遷下的刑事法脈動》(2015年)、《死刑的盡頭:人權公約下的死刑案件判決樣貌與刑事法變遷》(2022年)等書以及中英文法學專論數十餘篇(包含TSSCI及中研院法律所等出版)。(個人研究網頁:lintwlaw.com) |
|
蔡璧竹(106級) 研究領域:社會法 通訊信箱:pearlharuka6504@gmail.com 論文主題:數位福利國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政策數位化之風險與法制規範為中心 指導教授:孫迺翊博士 自述簡介:碩士班就讀本校勞動法與社會法組,碩論主題為我國長照服務與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比較研究,畢業後任職於衛生福利部投入長照2.0政策推動,負責長期照顧服務法及相關子法修訂與解釋、長照特約機制、長照機構評鑑等業務。曾獲2019年、2021年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全國研究生歐美研究優秀論文獎。111年科技部獎勵人文與社會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 |
|
邱冠喬(106級)-已畢業 研究領域:勞動法 通訊信箱:jamesbond@cycu.edu.tw 論文主題:罷工糾察正當性判斷基準之研究 指導教授:黃程貫博士 自述簡介:曾赴日本神戶大學交換研究,近年來研究聚焦於集體勞動法。曾服務於金融業、日商,現為中原大學法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
|
劉邦揚(106級)-已畢業 研究領域:刑事法 通訊信箱:pyliu@cycu.edu.tw 論文主題:營業秘密與刑法規制 指導教授:許恒達博士 自述簡介:在實證研究的數據與法釋義學之間遊走,嘗試找出兩者最佳的平衡點。曾經利用近10年的時間,獨立完成醫療糾紛的判決分析與追蹤;近年則將研究重心置於商業活動中刑罰規制應有的角色。始終都在進行跨領域或學科之間的對話。現為中原大學法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
|
李有容(106級) 研究領域:契約法、損害賠償法、勞動法、船員法 通訊信箱:106651507@nccu.edu.tw 論文主題:勞動契約之合意、變更及控制(暫定) 指導教授:與老師討論中 自述簡介:現職為執業律師,服務於有澤法律事務所,主要負責承辦勞資案件,並常至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勞動法令宣導會、企業機構及大學課程擔任授課講師。研究重心在於民法與勞動法之交錯領域,並以日本法作為比較法研究對象,曾至日本東京大學進行訪問研究,近年因實務工作需要,亦開始探討船員勞動法相關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