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訊】
![]() |
| 圖一:劉定基老師開場介紹Ashley教授並歡迎參加研討會的貴賓。 |
![]() |
| 圖二:本次研討會主講人Kevin D. Ashley教授。 |
![]() |
| 圖三: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許永真院長發言。 |
![]() |
| 圖四:劉昭麟老師主持研討會綜合討論環節。 |
![]() |
| 圖五: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張嘉惠教授提問。 |
![]() |
| 圖六: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宜欣教授分享研究結果。 |
近年人工智慧發展蔚為熱潮,其對法律、社會與科技的影響引發廣泛討論。法學院劉定基教授與資訊科學系劉昭麟特聘教授於10月22日跨域合作,在法學院新院館明達講堂舉辦「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案例式法律論證的新視野」研討會。活動特別邀請國際知名的人工智慧與法律學者Kevin D. Ashley蒞臨分享,並與國內資訊科學、法學及司法院、法務部多位學者專家與實務界人士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在法律論證上的應用與挑戰,現場氣氛熱烈。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院長許永真及本校講座教授蘇永欽亦到場參與,為研討會增添光彩與學術深度。
Ashley教授現任教於美國匹茲堡大學法學院,長期投入人工智慧與法律推理研究,為該領域權威學者。此次演講以「警察車輛攔檢與毒品搜查」為案例,說明大型語言模型能夠自動分析法院判決中影響「合理懷疑」有無的因素及影響比重,並進一步應用分析結果預測案件結果。Ashley教授認為,傳統以人工標注訓練方式所建立的論證架構模型仍有其價值,因其可以為大型語言模型提供一個法律知識的框架;同時,論證架構也讓大型語言模型更貼近法律邏輯,讓人類因此能夠評估生成內容的合理性。
研討會的綜合討論環節,則是由法學院王立達教授首先提出「案件式論證方法」在普通法及大陸法體系下適用可能差異的問題,法務部廖先志檢察官、蔣政寬檢察官也接續分享了相關觀點。而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張嘉惠教授、簡國峻博士生及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宜欣教授,則分別從「大型語言模型自我發展侷限」及「規範分析」的視角,進行簡要分享,為研討會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向及啟發。
本次研討會促成法律及資訊領域難得的專業交流機會,在這個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時刻,Ashley教授的演講為台灣實務與學界開拓新視野。而Ashley教授於活動中留下幾個對論證架構的反思與疑問,也充分顯示人工智慧與法律議題在未來具有研究與應用的潛力,值得持續關注與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