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德國EBS歐洲商法大學-法律四 胡凱婷

  • 2023-01-12
  • 陳一帆
一、緣起
  在求學過程中,除了在自己的專業學科努力之外,我最大的興趣就是關心社會議題以及國際事務,也喜歡持續積極的尋求出外交流的機會,更愛上參與國際活動,以期自己可以時刻與國際接軌,有能夠踏出舒適圈的機會。這樣性格的我一直都希望在畢業之前能夠有出國交換的機會,藉此開拓視野,結交不同國籍的朋友,即使身處疫情期間也默默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包含制定讀書計畫、準備托福考試以及提前瞭解各種歐盟課程等。我期望能夠更瞭解不同國家的法律系學生是如何學習法律的,於是選擇法律體系最嚴謹也與我國法制最為相似的德國為交換目標。有鑑於有許多法律學者與教授都是留學自德國,也讓我對德國深厚的學識環境和歷史充滿好奇與熱情,在得知政大法學院有提供赴德國EBS商法大學的交換計劃,其提供以跨國財經法為主軸的課程亦非常吸引我,我便毅然決然的給自己一個學期的時間在異國土地上用盡全力學習新知。
  此外,我選擇在大四時、也是即將畢業之際去交換的決定也許有些背離一般傳統法律系學生的求學進程。然而,我卻不停憶起新生入學時,系上教授提到法律系的院級交換資源很少學生使用,實為一樁憾事,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通常都希望在畢業後趕緊考上國考或研究所。但我不想在畢業後便汲汲營營步入社會以及考試的步塵,而是想趁當學生的時候多多接觸世界,增長見聞,豐富我對自身專業的視野,才能清晰我對未來的走向。

二、研修學校簡介
  EBS的全名是European Business School,其本身為商學院,法學院是後來成立的。德國眾多知名大學都是公立性質,且不講求菁英教育或國際排名,各校在不同領域皆十分出色且可平起平坐。這間學校則是罕見的私立學校,不像傳統的公立大學,EBS的教學路線比較偏英美法與國際商法,師資也有了更豐富的選擇,可見不同法系的老師專職該校或聘自其他大學來此教書。EBS法學院(EBS Law School)成立於2010年,為了配合原本商學院的教學體系,提供許多國際經貿法、國際私法等商法領域課程以結合其優勢。學校比較走英美風,法學院規模很小,有些教室會以世界各地之城市命名,而且上課的課表不固定,視教授每週可以的時間而定。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EBS規定交換學生須拿到21ECTs的學分始可獲頒結業證明。我選了27ECTs的課(約為台灣大學的13.5學分),除了部分課程的成績尚未公布,我皆有全數及格通過,乍看之下修習的學分數頗少,這樣的成果來得卻不輕鬆。EBS的特色課程以國際或歐盟商法為主,這些課程都是國內比較少的。台灣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實屬「學習弱勢」的群體,因為我們平時授課的語言既非英文,也不是歐盟的成員國,政大又比較少開這方面的法學課程,在學習的起步點自然就慢別人一步。我這學期修習的課程中,沒有一堂是我有接觸過的領域,因此,我也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力才能跟上大家的基礎。
  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課堂裡,教授實屬引領課程的核心,也直接影響學習成效。最需適應的是老師本身的授課方式,像是美籍教授認為大家是國際學生,英語已無溝通障礙,所以毫不間斷地講英文;德國教授有些則是有德國口音,需要花更多時間理解,因此EBS的課程非常仰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些教授課堂上講述很快,需要課後反覆聆聽錄音內容才能吸收,若我在某些部分聽不太懂,也會馬上標記起來,課後詢問英語為母語的同儕、重聽教授錄音以及上網查詢資料來幫自己解惑,而這樣的方式也能讓自己快速加深印象,用英語思維理解法律。
  課程互動方面,英美法系國家以判例為主,課堂上需要同學間針對案例討論,所以課堂上討論會比較熱絡;歐陸法系的國家像是德國與台灣,課程以講述(lecture)為主,因此教學差異不大。但同學來自世界五大洲,習慣接受的教育方式皆有所不同,每天在上課途中皆可以看到有些同學頻繁的舉手發表意見或向教授解惑,教授也大多對這樣與學生雙向對話的方式抱持鼓勵且樂見其成的態度,並不會讓課程就此停滯於古板的單向輸入。對我唯一的困難就是有很多國際學生有非常重的口音,在聆聽上實在不好理解,可以做的就是在課後多多與他們對話,熟悉他們表達英語的方式與口音,才能幫助我在課堂上也能有所助益,理解的程度始能上升。
  在EBS交換期間,我更深入認識國際經貿法,看見不同法系的特色,也嘗試撰寫全英文小論文。雖然有些可惜的是,我在國內時就無相關研究知識或背景,也無修習研究方法的選修課,只能憑藉我在交換前與系上教授的交談、相關課程的旁聽以及法律營隊的啟蒙來決定研究主題與範圍。無中文研究的經驗以及研究的背景知識,都讓我在研究的過程中備感艱難。德國的指導教授也並不熟悉我的研究主題,他無法給我太多具體的建議,但也給了我許多研究格式、研究基礎和研究語法的知識建構。參考教授與別國同學的論文模板與意見後,我大多還是要花費大量時間與心力去查詢研究資料,並參酌我國與歐盟法律的不同之處做出具體分析。最後的成果雖然不能說完美無瑕,但我認為做研究的過程中是無比珍貴,讓我學習許多事物,也穩固了我想考研究所的想法。
  身處歐盟環境,最特別的收穫即不僅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歐盟帶來的團結與便利,課程中亦能對歐盟體系法律層次與民主運作有更深刻的認識,如:歐盟會員國如何將主權移交給歐盟,並在維持各國內部多元的同時,又能維持歐盟一致的政策。除了課堂上教學,學校也安排所有交換學生至法國史特拉斯堡參訪歐洲議會,這樣難得的機會也使我看見民主實踐的具體例證與歐盟對多元意見的重視。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食:歐洲交換期間,我可以輕易近距離感受到當地與台灣迥異的飲食文化。日常飲食方面,歐陸各國的主食大同小異,多以麵包和沙拉等冷食為主。此外,歐洲對蔬食主義者很友善,菜單上總會有蔬食的選項,並且全面禁用塑膠吸管(以紙吸管代替)有效落實環境友善政策。因德國位屬內陸,使德國境內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香腸和醃肉,除啤酒外,為德國一大飲食特色。
  身為習慣吃飯或麵等熱食的我來說,這樣的飲食起初的確無法適應,加上在歐洲外食的物價是台灣的兩三倍,於是從來不下廚的我開始學做飯,竟也慢慢鑽研出一番心得與興趣來,在烹飪過程中能夠享受悠閒料理的時光,對德國超市也逐漸熟門熟路。雖然我的廚藝仍不能稱作純熟,但至少已經對料理這件事不再陌生,也培養了我這都市小孩對生活自理的能力。
  衣:德國的天氣比台灣要寒冷一些,對於我這個秋季交換學生而言更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這樣的差異。台灣是濕熱的島國,德國卻是乾冷的內陸,使我必須備妥足夠的保暖衣物才能度過冬天。大衣、圍巾、毛帽以及手套都是我十一月出門後的必備,但當地卻很少販賣暖暖包,所以若下次再於冬天造訪歐洲,我會事先在台灣備妥這些方便的保暖小物。此外,護手霜、乳液以及護唇膏也是不可少的保養品,我就曾因為天氣太過乾燥而導致手指關節處破皮流血,為了防止皮膚無法適應乾燥,我皆會隨身攜帶這些物品。
  住:EBS的校園太小,旁邊就是威斯巴登車站,腹地太小無法興建學生宿舍,因此大部分人都是選擇通勤往返學校,並另外於附近自費尋找租屋。在前往德國之前,我與同學也曾為了找不到房子而焦頭爛額,最後別無他法,只好利用Airbnb找到一間搭公車或火車約半小時至四十分鐘到校的租屋處。我們的住宿環境很好,房東住在一樓,我們住宿的二樓空間裡各有兩間獨立房間、一個玩具衣帽間以及一間書房。更所幸的是,房東先生人非常的好,我們與他共享一間廚房與廁所,在朝暮相處中成為非常要好的忘年之交,超越單純一紙租賃的關係。我們會暢聊生活、分享旅遊所見所聞、比較文化差異,過程中愉快無比。一起生活了四個月,不但在相處中沒有任何摩擦,臨走前我們都依依不捨,不但一同合照和留下聯絡方式,他還送了我們眾多非常有紀念價值的禮物,期許未來的再次見面。
  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德國平時交通不準點且混亂的現象,德鐵有高機率會延遲、更換月台或是取消班次,教授可能也會因為交通延遲而晚到。然而,這也使我學會善用當地城市推出的app,藉此可以透過地方政府提供的數位服務查詢各列車班表,提高生活便利性,更能培養我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德國國內外旅行時,我更是因為交通的不穩定性而白花不少錢,吃了不少苦。再加上歐盟境內的跨國旅行非常方便,與台灣這個面積狹小的島國相比更是增添不少複雜性。後來,我耐心地查了許多資料,也瞭解了去哪裡用哪種交通工具最方便、最省錢,無論是鐵路、客運、飛機、當地大眾運輸或是海底隧道都已經親身經歷過,也可以自詡是小小的歐洲交通達人了。
  育樂:既然在歐洲,當然要把握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到各地旅遊才不枉此行。即使我的時間和經費都有限,但還是在精打細算的情況下去到了十個不同國家遊歷。做到這件事的前提,則是要用心提前做好旅遊資訊的功課,盡可能在住宿與交通方面省下最多的錢達到最高的效益,也因為如此,我學會不少小資的旅遊方法,也因為旅行的緣故結識不少素未相識的旅伴和各國朋友,我們會分享各國遊歷心得,也會聊各國文化差異,這是我在台灣沒有機會做到的,卻在這個文化多元的歐洲做到了。
  開始旅遊之後,我也學會用心看待世界,體會自己生來的渺小以及世界的宏大。走在歐洲大陸的土地上,我放慢生活的腳步,品嘗每一道特色美食,去過每一個知名景點,與每個人用心交談,心情也逐漸輕鬆,愛上旅行的美好。

五、研修之具體效益                                                                         
(一)  外語能力增加,法學英語進步
(二)  法學知識增加,統合跨國視野
(三)  自主與隨機應對能力上升,懂得管理金錢與生活自理
(四)  結交各國好友,激盪不同想法
(五)  踏遍各國風景,增添人生閱歷
(六)  突破國界籓籬,踏出舒適圈,勇於面對挑戰

六、感想與建議
  除了正規學習德國商法領域相關的知識,我很高興自己能趁此機會和更多同為法律系的國際學生多多交流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訓練自己表達意見的勇氣,共同成長。這段時間,我不但修習了簡單德語課程,交到許多國內國外的三五好友,締結珍貴的友情,也和他們一起旅遊歐洲各地增廣見聞,體驗不同民俗風情,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學習自立。
  回到台灣後,我將整理好自己在德交換期間的筆記與所學資料,亦會分享給政大的朋友、學弟妹和老師,加深自己對於這些知識的印象,也可針對在德學習的課程內容進一步與系上教授探討指教。其次,我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習慣台灣的上課模式,繼續修習更多財法領域相關的課程。
  這趟旅程使我面臨許多挑戰,如EBS每週沒有固定課表使得上課日期難以掌握、理解教授與同學表達有諸多困難以及德國日常交通混亂也影響教授與學生到課時間,增加課程變數。身為國際學生,我成功適應了教授的快速教學節奏以及複雜的教學環境,這些經驗皆使我體認到自身語言能力與法律知識的不足,也增長了想要更加精進自己的動力。此外,我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夠把握此次交換經驗優勢,走出不一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