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傑出院友張萍、黃慧倫榮獲紫絲帶獎,展現溫柔守護的堅韌力量

  • 2023-12-15
  • 林侑儒

【法學院訊】

照片一張萍學姐獲獎
圖一:張萍學姐獲第九屆紫絲帶獎特別貢獻獎。
照片二黃慧倫學姐獲獎
圖二:黃慧倫學姐獲第九屆紫絲帶獎。

撰文:林天昱

2023年第九屆紫絲帶獎於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11月25日)由衛生福利部舉行頒獎典禮,人本教育基金會主任張萍、台中地檢署檢察官黃慧倫兩位政治大學法學院院友榮獲殊榮,以彰顯其對保護工作之奉獻。紫絲帶獎係我國保護服務工作之最高榮譽獎項,旨在表揚於家暴、性侵、性騷擾、兒少保護暨性剝削、老人保護、身心障礙者保護等六大類保護服務工作上有卓越貢獻的人士。本次紫絲帶獎在頒獎典禮前特舉行「紫絲帶論壇」,由得獎者以TED演講形式分享其從事保護工作的心路歷程與經驗。

張萍:通過三個主張,讓受害者不再恐懼,為自我發聲!

張萍主任於得獎時,向一路走來為其保護工作提供協助的人士,包括各位監察委員、立法委員、法律基金會,還有數不清的律師、諮商師、手語翻譯、社工們表達感謝。張萍同時也特別強調:「還有政大法律系的老師們,他們所開設的公益法律服務課程,都成為我很重要的後盾。」

畢業於政大法律系的張萍,從小便受到父母的高度期許,希望法律職業能夠成為其生涯的康莊大道。然而張萍並沒有走上傳統的法律人之路,而是投身到社會公益運動,證明了法律人當然可以在不同領域展現力量。「這個獎是給我爸爸媽媽最好的彌補。」張萍說,「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女兒雖然沒有成為法官、成為律師,可是還是可以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

對於保護工作,張萍從自身經手的性侵害案件經驗中總結出三個主張。「在受害者的旁邊,常常有一群人形成一堵『人牆』,阻止他們發聲。」張萍說,「這堵人牆讓外面的力量無法進入,也阻止了受害人的反抗與求助。」這些人可能是家長、老師、同事、朋友、甚至是受害者自己。如此往往委屈了受害者,進而縱容加害人一再流竄,間接擴大受害群體,張萍的第一個主張便是破除這堵「人牆」。

張萍進一步指出,過往的性教育,時常用「身體紅綠燈」的概念教導幼童性自主權,或者透過寓言故事來傳遞自我保護概念。「但這些方法效果有限,因為熟人性侵比陌生人還多。」張萍說,「性侵犯也未必長得像大野狼那個樣子,有很多都是和藹可親,受大家信任的人。」有時,受害者會往自己身上找原因,認為自己因受害而變得骯髒、不堪。因此張萍的第二個主張是「以自主權利取代自我保護教育」。透過主張自身的權利,讓受害者能保持堅強與自信,避免其因羞恥、自責而拒絕求助。

第三個主張,張萍請求所有受害者「相信自己的力量」。張萍透過案例分享,指出這些案件中的受害者透過揭發自己的事件,讓加害人受到懲罰,更鼓舞其他受害者不再恐懼於社會目光,勇於為自己的權利站出來奮鬥,讓受害者知道他們既不孤單,更非無助。

最後,張萍鼓勵大眾勇於努力提供協助。「性暴力距離我們並不遠,每一個MeToo事件都代表著有人受傷,而受害者很有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張萍認為破除人牆、以主張權利保護自己、使受害者相信自己的力量,能讓加害者不再得逞。「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事,防暴的工作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往前走。」

黃慧倫:傾聽,是保護的第一步,才有機會為傷痛發聲

黃慧倫檢察官以自身實務經驗出發,娓娓道來自己曾偵辦的案件。「我是檢察官,我所偵辦的案件都是一個個人生故事。」黃慧倫說,「我很認真地聽,因為隱藏在故事背後的痛與罪,需要被證實,需要被好好處置。」她用深刻的語言,描繪被害人的遭遇,以及她在偵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黃慧倫強調,她在這些案件中深刻體會到,被害人的樣貌多元,我們絕不能憑著刻板印象,去想像被害人就應該是什麼模樣。黃慧倫指出,有些被害人用笑臉掩飾心中的痛,如果沒有用心觀察、傾聽,就會產生遺憾誤解。「我是檢察官,我是被害人與法院之間的溝通橋樑。」黃慧倫總是要求自己用心傾聽被害人的故事後轉化成專業的法律語言,希冀被害人能夠得到來自法院公正、符合正義的判決。

「檢察官太少,但被害人還有好多好多。」黃慧倫呼籲所有檢察官,或是正在從事社會保護工作的成員夥伴,能夠以善意、不帶刻板印象的傾聽作為同理的開始,關懷身旁可能正在發生的被害事件。「讓我們共同成為婦幼兒少的關懷者、保護者。」

紫絲帶獎頒獎典禮連結網址:https://fb.watch/oB2QM54mu5/